白酒行業作為高端奢侈消費品的代表,受到政府消費縮減、企業及個人消費能力下降的影響,白酒市場受到了一定沖擊。不過白酒業的承接力超出了市場預期,特別是產品線比較完善的公司。由于產量增速上升,生產成本不斷降低,業績預期明確,而且銷售的旺季即將到來,再加上和整體A股估值相比,板塊估值偏低,盡管消費稅的征收方式等風險因素還不確定,仍具備較為明顯的投資價值。
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7月白酒產量及1~7月累計產量分別達到56.5萬千升和368.49萬千升,同比增速分別高達38.04%和23.32%,位居食品飲料各子行業增速第一、二位,均處于高速增長期,顯示白酒業繼續維持較高景氣度。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發布的1~7月行業發展報告顯示,白酒累計產量為368.5萬千升,同比增21.5%。而在二季度,規模以上的白酒企業共銷售白酒171萬噸,同比增長42%,增速創近3年的新高;7月增速最快的依然是白酒,為38.04%。至于前段時間市場關心的提價問題,因為白酒市場的需求相對穩定,價格上漲對產品的銷量影響有限,尤其是高端白酒的可替代產品少,消費者對漲價只能照單全收。所以白酒消費稅調整對公司利潤的影響可能借漲價來沖減,而未來隨著宏觀經濟轉好,屬于消費類行業的白酒股業績大有企穩回升的之勢。
上市公司方面,憑借著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和白酒市場強大的消費力,上半年主要白酒上市企業的業績集體飄紅,中報業績普遍增幅理想。其中,茅臺收入同比增20.05%,凈利潤同比增24.53%;五糧液收入同比增16.17%,凈利潤同比增23.83%;瀘州老窖收入同比增4.43%,凈利潤同比增15.49%。山西汾酒凈利潤增幅最大,達到304.59%,僅有水井坊、沱牌曲酒和伊力特出現凈利潤負增長。前段時間,五糧液、茅臺、沱牌、汾酒等品牌白酒均進行了價格調整。隨著中秋、國慶的到來,越來越多的白酒企業將會加入漲價的行列,產銷均會進入全年第一個高峰時節,行業景氣度有望延續。